2021年4月10日到16日期间,由罗燕燕老师带队,樊海燕、赵菡菲、王锐、苟洲川老师共5人,带领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5个班共计107名同学前往关中、陕北地区进行专业实践认知实习。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协同非遗传承人、讲解员对同学在专业方面进行认真辅导,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方面对员工悉心照料、关怀有加。通过老师们和同学们的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本次的实习活动。
实习前期,老师们根据前期调研与往届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协同研学机构对实习单位对接点与实习线路规划进行了多次协商与优化,精选实习内容,合理规划行程,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同时,在实习前按要求面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1级全体同学召开了实习说明会,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行程安排、实习成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讲解说明。另外,对同学们关于本次实习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引导同学们对本次实习活动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
行程共计7天。
前三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关中地区进行了考察实践学习。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刘华、徐万怀、吕晓燕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了非遗项目渭南华洲皮影、韩城印花袱子、韩城面花的制作实践学习;观看学习了渭南华洲皮影和华阴老腔表演,韩城印花袱子与韩城面花的制作流程;跟随讲解参观学习了渭南华洲皮影博物馆、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实地考察了韩城党家村、韩城古城与三庙(文庙、东营庙、城隍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在这八百里秦川上曾留下辉煌灿烂的古国文明、森严考究的建筑礼制、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以及谦卑克己、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在行程的后四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陕北地区进行考察实践学习。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郭如林、都翠兰、赵延琴、吴玉芹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了非遗项目剪纸、延川布堆画、洛川毛麻绣的制作实践学习;观看学习了非遗项目剪纸、延川布堆画、洛川毛麻绣的制作流程,非遗项目安塞腰鼓表演与红秀《延安 延安》演出;跟随讲解参观学习了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与洛川非遗馆;实地参观考察了龙州丹霞地貌。同学们表示,陕北之行改变了自己对陕北以往的刻板印象,原来这里不止有黄土高坡,还有丰富、璀璨、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更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和我党坚韧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片神奇的黄土地上,生发出来的艺术、情感和精神都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滋养了我们的内心。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们都会在每天晚上碰头,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沟通规划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合理、优化时间节点,为能够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老师们纷纷“出谋划策”。在出发某实习地点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提前了解,之后进行分享,同学们分享的兴致很高,达到了互动效果;在对非遗项目进行实践学习之前,老师将非遗传承人相关介绍与非遗项目相关资料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同学们;在参观、考察学习结束返回途中增加了互动提问环节,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加强同学们的记忆点;针对参观学习项目,要求同学们写下心得体会。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在接下来,会以举办实习展的形式对实习成果进行汇报。
通过为期7天的非遗实习,同学们对关中、陕北的历史文化、地域风貌、民俗风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通过讲授、示范、一对一进行指导,手把手地把非遗的技艺教给同学们,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创作和研究拓宽了思路,积累了“第一手”的素材和经验。
关中和陕北地区自古是民族发展的核心地区,对关中和陕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可以深入地了解和吸收民间艺术的风格和内涵,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当中,启发设计思维,弘扬民族文化,开拓设计视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的成长过程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缺一不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知识落地、开花。